在現代這個社會,發燒友很多都不太懂設備原理,許多人對什么是正確的聲音完全沒有概念,玩音響僅僅是一個樂趣,調系統也是按照自己喜歡的聲音調的。而對于錄音設備,尤其是HIEND母帶級設備來說,所要做的就是最真實的還原記錄媒體中的信息,不能添加和丟失任何東西。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一個問題:好聽的聲音并不等于是最真實的聲音,也就是說好聽和低失真不能劃等號。作為發燒友,他們需要的是好聽的聲音,用于滿足自己的主觀要求,滿足審美的需要,而對于錄音工作者,要求的是真實,精細。我們經常聽發燒友形容自己的系統中頻如何溫暖,而錄音工作者很少提及這個,除了那些完全是為了增加失真的電子管通道條來說,評價一個設備是否高品質的最終的指標是這個設備聲音是否通透。
發燒耳機的制作材料一般使用ABS工程塑料比較多,結構比較復雜,相對就不太牢固,而專業監聽耳機的使用人士一般使用起來恐怕也不會太愛惜,而且使用的頻率是非常高的,使用的環境也會比較復雜,可能是室內、也可能是刮風下雨的室外,所以要求要結構簡單、堅固耐用。
錄音用監聽耳機有的縮混監聽耳機可以作為發燒耳機使用,但是發燒耳機就不是都能夠當作監聽耳機的,因為大多數發燒耳機的音染比較嚴重,或者整個頻段的頻響曲線不夠平直,或者相位特性不好,盡管聽感可能會相當不錯,但是對于某些頻段或者某些樂器,重放的效果可能會有缺陷,當然,高品質發燒耳機也可以在錄音棚里用的,如HD600,但是這也和錄音師的個人喜好有關。很多錄音師用習慣了某個型號的耳機,已經養成了自己的聽音習慣,一般是不會輕易更換自己用的耳機型號的。
專業監聽耳機和發燒耳機還有一個區別,因為錄音師戴著監聽耳機工作的時候,不會像發燒友欣賞音樂那樣一張沙發一杯清茶,游哉游哉的,而是非常忙碌的,面前調音臺的推子、周邊設備的參數旋鈕、錄音設備的電平什么的,都要及時的調整,人也是不停的在動,對于耳機就提出了一個要求,要戴的比較牢靠比較緊一些,不能輕易滑落。所以,監聽耳機有一個參數就叫做average pressure on the ear(平均耳壓),即耳機單元對耳廓的壓力值,專業監聽耳機的耳壓一般都大于發燒耳機。
此外,監聽耳機一般都是沒有音量調節功能的。
監聽耳機無論在音色,外觀結構,細節設計等方面與HIFI耳機有著很大的區別,而與監聽音箱各有所長,在音頻工作室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并將 繼續扮演重要角色。
耐用性:發燒耳機針對發燒友,通常在家居環境使用存放,比較嬌貴,制作材料一般使用ABS工程塑料比較多,結構比較復雜,相對就不太牢固,而拿專業監聽耳機"干活"的人使用起來恐怕也不會太愛惜,而且使用的頻率是非常高的,使用的環境也會比較復雜,所以要求要結構簡單、堅固耐用。
佩戴牢固:專業監聽耳機和發燒耳機還有一個區別,因為錄音師帶著監聽耳機干活的時候,不會像發燒友欣賞音樂那樣游哉游哉,而是非常忙碌的,人也是不停的在動,對于耳機就提出了一個要求,要戴的比較牢靠比較緊一些,不能輕易滑落。 另外,佩戴較緊的耳機隔音性能也較好,符合錄音棚的需要。所以,監聽耳機有一個參數就叫做average pressure on the ear(平均耳壓),即耳機單元對耳廓的壓力值,專業監聽耳機的耳壓一般都大于發燒耳機。
彈簧線材:很多監聽耳機的連接線是電話線那樣的彈簧線,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控制線材的長度,在使用時不容易被調音臺等專業設備上的眾多旋鈕絆住,同時其良好的彈性也避免了線材由于拉扯而損壞斷裂。
公司自成立以來,已成為羅蘭(Roland)、鐵三角(audio-technica)、拜亞動力/拜雅 (beyerdynamic)、森海塞爾(Sennheiser)、美國JBL、舒爾(SHURE)、愛科技(AKG)、皇冠(CROWN)等多個世界知名品牌的代理商。
contact